金属材质分析主要进行化学元素的分析,检测内容为C、Si、Mn、P、S、Cr、Ni、Mo、Al、Cu、Ti、Nb、V、B、As、Sn、Mg、La、Ce、Sb、Zn、Zr。
确定化学成分极限值的一般准则
1.碳
在碳含量大于或等于0.04%时,推荐取两位小数;在含不大于0.030%时,推荐取3 位小数。
2.锰
除 Cr-Ni-Mn 钢牌号外,对各类型钢的其他号分别推荐用2.00%和1.00%(大值),不包括含高硫或硒的易切削钢或需提高氮固溶度的牌号。
3.磷
除非由于技术原因有关生产厂推荐用较低的极限值外,奥民体型钢推荐磷含量不大于0.045%,其他类型钢牌号磷含量不大于0040%,但不包括易切削钢牌号。
4.硫
除非由于特殊技术原因需规定较低的极限值外,各类型钢牌号推荐硫含量不大于0.030%,但不包括易切削钢牌号。
5.硅
扁平材和管材推荐硅含量不大于0.75%,长条材和锻件推荐硅含量不大于1.00%,对于同时生产长条和扁平产品的牌号推荐选用硅含量不大于 1.00%。选用较低极限值还是较高限值由具体产品技术要求确定。
6.铬
成分上下限范围推荐为2%,如原有成分范围大于3%,则压缩后的成分范围应不小于3%。
7.镍
除非由于特殊技术要求较宽的成分范(一般含量较高),成分上下限范围推不大于3%。
8.钼
除非由于特殊技术要求较宽的成分范围,成分上下限范推荐不大于1%。除特殊技术要求外,含量一般应规定上、下限。
9.氮
除特殊技术要求外,氮含量一般应规定上、下限。
10.铜
除特殊技术要求外,铜含量一般应规定上、下限。
11.铌和钽
除非有特殊用途要求标明钽,同时列入铌和钽钮两个元素时,推荐只列入铌元素。